既然是基础篇,那么我们就要从基础的方面说起。(本文默认玩家都会用CPU-Z等辅助软件,且请保证所有软件是最新版)
首先玩超频,心态一定要摆正,特别是那些入门超频的人。
同时,本教程不使用也不建议使用软件超频。并不是否认这种新型的超频方法,而是希望大家先掌握基础再学习软件超频,从底层学习再到高层。
摆正好心态,做好心理准备之后,我们就可以来我们的入门超频了。
本文以AMD为例。
适用范围:AMD自AM2、AM2+、AM3、AM3+、AM4所能兼容的所有处理器。
频率目标:
3G(65nm 速龙Athlon等系列,45nm速龙Athlon系列)
4G(45nm 奕龙Phenom系列)
4.5G(FX系列)
3.8G(锐龙Ryzen系列)
电压范围:除FX可能达到1.45V以外,其他都在1.4V左右或以下
由于和Intel不一样,AMD的超频不仅仅可以拉倍频,还能拉外频(锐龙Ryzen除外),所以在设置的时候,你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
超频的步骤:
1.确定目标频率,确定目标电压
2.设置目标电压,设置目标频率(总频率=外频*倍频)
3.开机烤鸡测试,烤鸡失败则回到步骤2
4.若持续烤鸡没有死机,超频成功。
5.尝试小幅下降电压,直到找到最佳的电压,然后小小加一点电压(一般是主板度量衡的最小幅度),超频完成。
步骤1:确定目标频率,确定目标电压
因为AMD和Intel不一样,基本每一代都是大更新。不像牙膏厂每年更新换代就是换个名字,所以不能用非常通用超频的方法来概括每一代的超频方式。因此有别于Intel的超频教程, 本文更加注重教大家怎么超频,而不是设置超频。
首先玩家先要确定自己的处理器的电压范围。下面提供了一些小超的电压建议范围。
65nm速龙Athlon,45nm速龙Athlon参考线:3G 1.3V-1.4V
45nm奕龙Phenom参考线:3.6G 1.25V-1.4V
FX参考线:4.2G 1.35V-1.45V
锐龙Ryzen参考线:3.8G-4.0G 1.2V-1.4V
步骤2:设置目标电压,设置目标频率
AMD的主板相对来说设置更开放一些,所以玩家在超频的过程中就需要设置更多的东西。同时因为涉及到超外频,必然会带动到周围设备的频率,所以超频的时候要更加小心细致。但是介于这是入门超频,我们尽量只把步骤简单化,同时也尽量把问题都集中在频率和电压之间。
同样的,切忌这个期间妄图找到最低的超频电压。现在是要一个超频成功,不是要一个超频漂亮。很多入门玩家超频的时候,还没成功就在不断找最低电压,这种一心二用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所以我这里说的降压加压,都是指找个能用的电压,而不是找一个最低电压。这一步小白一定要注意了,一步一步来,不要心急,先找个能用的电压,不要嫌多重启几次麻烦。
AM2,AM2+,AM3,AM3+兼容的所有黑盒处理器:
因为这些处理器和Intel一样,不会动外频只动倍频,所以他们的超频方法和Intel类似,因为目前只是入门超频,如果你是黑盒处理器,不妨先学着用倍频超频,学会了如何稳定超频之后再用外频与倍频结合超频。
AM2,AM2+,AM3,AM3+兼容的所有非黑盒处理器:
首先我想大家应该都大致知道哪个是电压选项,哪个是倍频选项了吧?(昨天涉及的所有的频率调节都是倍频相关的设置)如果还不清楚快回去复习昨天的推送。AMD跨代比较多,而且每一代构架体质差别很多,所以请一定按着所给系列去操作超频。
虽然跨代那么多,但是他们超频步骤都类似,AMD一直没有封杀过外频超频,这也就成就了AMD处理器即使非黑盒也能有超频福利。那么自然而言的,买非黑盒来超频更具有挑战性。
AMD非黑盒处理器均只能从外频入手。因为外频会牵涉到非常多的设备。那我们看看就有什么设备:
(1)主频=外频*倍频;
(2)HT总线=外频*总线倍频;
(3)内存频率=外频*内存分频比;
(4)内存控制器:外频*内存控制器倍频;
毫无疑问,(1)主频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其他的(2),(3),(4)到底是什么呢?具体我们先不要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这个我们将在后期《主板历史介绍》,《CPU历史介绍》里面详细讲解,今天我们的入门超频教程里,大家就只先记住他们的存在。
1. 主频=外频*倍频
那么外频到底是哪个呢?一般来说,如果你还在用这么老的CPU,那么其界面很有可能还是蓝屏的BIOS,而且界面还是全英文的。但不用担心。
基本上,每个厂商他们的超频用的选项卡名字都没变。所以找到我昨天说的超频的选项卡,然后找到有Frequency字样、Fre(Frequency的缩写)字样或者CPU……Clock的选项,一般其值都会是200的。这个就是外频。这时候,通过修改外频的值就能实现超频了。
Note:某些主板可能要允许修改外频才能修改外频,一般邻近选项如果有ClockControl字样的设置,一般改成Manual就好了。
技嘉系列主板外频描述
2. HT总线=外频*总线倍频
一般来说,HT总线的命名都直接用他的本名,比如直接叫HT Frequency,或者HyperTransport Link Frequency,甚至把Frequency改成Speed的。一般来说,他们的频率只要不超过2600Mhz都不需要大幅加压,但是基于安全的原则,如果你超了外频,并且HT总线超过了2300Mhz,那么适当降低一个总线倍频。让HT总线维持在2000Mhz左右。
斯巴达克黑潮系列HT总线描述
3.内存频率=外频*内存分频比率
很多人超外频超失败了,基本都是在内存上栽跟头。内存分频比率一般直接叫Memory Frequency或者Memory Clock,选项可能是个比率,也是频率。因为以前老板子设计人员脑回路有问题,所以就分裂出了三类表示方式:一种就是只给比率的;一种就是只给频率的;一种就是直接给目标频率的。
毫无疑问第三种是最人性化设置。我把目标两个字标红就想说明,这个板子,他会把你实际的频率算出来。
第一第二种无疑是脑门被夹了所以就想都不想的设计了出来。为了计算出目标频率,就要靠用户自行计算了。
第一种来说还相对简单。因为只给了比率,所以很好得出结论:
内存分频比率*外频=内存频率
也就是说,假如你的内存条支持1600的频率。200的外频的话,那么内存分频比率就是8。那么当你把外频拉到250的时候,不改变比率,内存频率就会达到2000Mhz。可想而知必然会炸。所以要调低比率。
第二种就烦了。虽然他给了频率,但是他是给的在默认频率下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你选了1600Mhz,当你改了250的外频,内存的实际频率可能就 达到2000Mhz了。所以你要选1333Mhz的频率,那么实际比率就是6.66,6.66*250=1666左右,就没有问题了。
4.内存控制器:外频*内存控制器倍频
除了内存的频率要正常,内存控制器的频率也要正常,绝大部分的内存控制器频率都和HT总线类似,所以操作和建议步骤都和HT总线相仿。
内存控制器的名字一般都是叫NorthBridge Frequency或者NB Fre或者NB FID。
AM4(锐龙Ryzen系列)兼容的所有处理器:
因为Ryzen无论是带X还是不带X都是解锁倍频的,所以他们都一视同仁。而且更关键的是,Ryzen系列的超频方法和Intel非常类似(大概是Ryzen出的时候,厂家都顾着弄Intel的BIOS模板,突如其来的Ryzen让他们没有闲工夫弄新界面所以就照搬了Intel的设置吧……)所以具体操作步骤就不介绍了,直接翻上一篇文章。
BIOS简直一毛一样
非常重要的提示:
今天我在看别人的超频步骤时,很多人都有一边超CPU一边超内存的习惯。严格来说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这会让你无法确定问题出在哪里。我希望在我这里学超频的人学会有耐心,一步一步超频,不要一步登天。超完一个设备,稳定之后再超另一个设备,有了积累经验的过程,你才能有本事一心二用。
步骤3,4:开机烤鸡测试,烤鸡失败则回到步骤2。若持续烤鸡没有死机,超频成功。
如何衡量你的超频是否成功,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烤鸡了。一般推荐的烤机软件有:
AIDA64 单烤FPU
P95
OCCT
等。烤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内,如果有明显的问题,都能在5-10分钟内暴露出来。
除此之外,其他游戏的跑分测试,甚至玩游戏,都是衡量标准。有些人超频后,烤鸡没有毛病,但是玩游戏就各种蓝屏。其实这也是超频失败。所以千万别把烤机软件当成唯一标准哦!
由于目前超频只是入门超频,即使触及其他设备,我们也把这个范围局限到了只是CPU电压和频率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认真听了我上面的讲解)。后期更高级的设置将会在进阶超频中提及。
步骤5:尝试小幅下降电压,直到找到最佳的电压,然后小小加一点电压(一般是主板度量衡的最小幅度),超频完成。
如果你很幸运,一次性就直接超频成功了(还没有对电压大调整,只是找了一个能用的电压)。那么接下来就是慢工出细活的时候了。保持电压不变,一点一点的降低电压(幅度一般是主板最小幅度1-2倍)直到电脑不能正常完成烤机测试(细活过程中烤机可以缩短时间,一般1-2分钟)。然后,再小小升1-2个主板最小幅度电压。这时候就完成了!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让你了解你的CPU的电压容忍能力,也是让你感受CPU在不同电压的表现,能够让你更好的明白你的U的极限。同时最后的升压步骤也是让你的处理器能够有更好的寿命所做的操作。谁都不想被压榨,你不想CPU也不想。所以改给的电压还是给,不要小气。
到这里。入门超频就结束了。
我相信这篇文章,因为开始接触更多知识,相信大家有点开始蒙蔽了。不要紧,你先按着我的步骤做。学习就是这样的,有的人是先深入,再扩展;有的人是先边扩展边深入。我们就是先深入再扩展。大家也不必为你所不懂的名词感到困扰,只要是文中提及的任何知识,都会在后续中逐一讲解。只要你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跟着我的思路,不断回顾,学习。结束的那一天,你肯定对这一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希望大家先跟我一起学会怎么做,那么我再叫你们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自己不断的链接上下文,你们的理解一定会有所突破。
来源:电脑吧测评室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发表评论